品牌左旋肉碱 | 有效期至长期有效 | 最后更新2020-09-28 09:32 |
左旋肉碱25kg |
左旋肉碱是一种自然存在的物质,其化学结构与氨基酸非常相似。动物体内左旋肉碱的主要生物功能是帮助进行旨在提供能量的脂肪分解。由于其在能量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左旋肉碱的充分供给,可优化动物性能,生命力、生长力与繁殖能力增强,并开发其遗传潜力。
对集约化养殖的猪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左旋肉碱,对猪的生产性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水产中的应用现状
5.1 提高生长速度,降低饲料系数
水产动物自身能在肝脏等组织中合成L-肉碱,但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下,水产动物自身合成的L-肉碱远远不能够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因此有可能造成鱼体脂肪代谢阻碍,食量减少,运动减弱,成活率降低。另外,大多成年动物均可通过赖氨酸和甲硫氨酸合成L-肉碱。成年动物可通过自身合成而满足机体的正常生理要求,但在幼体阶段则因体内L-肉碱的合成效率低(合成效率仅为成年动物的15-20%),所以幼龄动物出现L-肉碱缺乏的可能性最大。
石军等对团头鲂稚鱼的研究中发现,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L-肉碱,其增重率提高27.32%,饵料系数降低20%。许民强等对日本鳗鲡的研究中发现,饲料中添加100mg/kg的L-肉碱,其绝对增重率增加68%,饵料系数下降8%。张为民等在用L-肉碱对美洲鳗鲡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中发现,饲料中添加100mg/kg的L-肉碱时,试验组比对照组的绝对增重提高23.06%,料肉比下降8.03%,而且发现L-肉碱提高了美洲鳗鲡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减少了水中氨氮的含量。钱国英报道,在中华鳖幼鳖饲料中添加0.01%试验组增重超过对照组13.8%。刘万涵等研究发现L-肉碱能明显提高虾类的成活率和增重率,降低饵料系数。Schuhmacher等报道L-肉碱能使虹鳟生长速度提高44%,饲料转化效率提高8%,并有节约饲料赖氨酸的效果。Fucxen等在鲤鱼的饲料中添加200、400、600mg/kg的L-肉碱,结果表明,添加400、600mg/kg的L-肉碱能加快鱼的生长速度,提高能量利用率30%。Becker等和Jayaprakas等在罗非鱼饲料中添加L-肉碱能显著提高生长率和饲料消化率。
5.2 改善鱼肉品质
L-肉碱的合成需要消耗体内赖氨酸和蛋氨酸两种鱼类生长的第一和第二位限制性氨基酸,况且许多学者研究表明添加外源性游离氨基酸又不能被同步吸收,这样就会加大体内氨基酸的不平衡,从而影响体内氨基酸的合成,部分氨基酸将被氧化,浪费了蛋白质资源。L-肉碱与蛋氨酸、甜菜碱和胆碱一起构成动物体内的甲基循环,蛋氨酸通过甲基循环的途径生成L-肉碱。通过外源肉碱的作用,可以减少动物体内赖氨酸和蛋氨酸用于合成L-肉碱的消耗,反馈抑制体内肉碱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的活性,减少L-肉碱的生物合成,从而减少饲料中赖氨酸和蛋氨酸的消耗,是更多的蛋白用于生长,既节约了饲料中的蛋白资源,又提高了水产动物肉质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含量,相对降低脂肪含量,进一步改善肉质效果。薛飞研究发现在鱼饲料中添加100mg/kg的L-肉碱后,机体将不再消耗蛋氨酸和赖氨酸来合成L-肉碱,相当于间接添加了这两种必需氨基酸,从而使饲料中氨基酸得以平衡。
在鲤鱼的研究中,张东鸣等在不同蛋白水平(28%、32%、36%)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200、250mg/kg的L-肉碱,发现150mg/kg组的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增加了3.13%,肌肉粗脂肪含量降低了11.45%。Burtle等报道,在饲料中添加100mg/kgL-肉碱能明显减少斑点叉尾鮰肌肉、肝脏及内脏中脂肪含量,增加体蛋白含量。在大洋鲑鱼的研究中,Ji Hong等、Froyland L等报道饲料中添加L-肉碱,减少了体脂肪含量,增加了体组织中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与脂肪的比例。Santulli A等报道L-肉碱在提高狼鲈生长的同时,也能显著降低体组织脂肪的含量。因此在饲料中添加L-肉碱能节约氨基酸,也就起到了节约蛋白质资源的作用。
5.3 提高鱼类的繁殖率
L-肉碱在鱼类的繁殖季节对雄体的精子有粗成熟作用,正常情况下,精子中L-肉碱的含量同精子的成活率、活力及密度呈正相关。研究表明,在鱼类的繁殖季节,每天应在雄鱼的饲料中添加不少于200mg/kg的L-肉碱,以提高鱼类的受精率。Marquis和Fritz发现精巢和精子中含有丰富的肉碱,并发现肉碱与精子的成熟密切相关,含有高浓度肉碱、乙酰肉碱和肉碱乙酰转移酶的精子,能够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酰CoA,从而进行三羧酸循环以维持活力。